工程概况
少年宫长52.9m,宽18m,建筑面积约2200m²,原设计采用天然地基。1982年初,工程即将竣工之际,在舞台南端、乐池中部、观众厅北边,沿墙、门厅和边门等多处出现裂缝,经过现场调查与建筑物沉降观测资料(见表19-2)可见,基础不均匀沉降相当大,情况十分严重,必须迅速进行基础托换加固。经作者分析大胆推荐首次采用锚杆静压桩托换加固新技术方案,这是我国首次将锚杆静压桩使用于托换加固工程。
19.2.2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见图19-13。
原基础下存在着 2.8~6,8m 厚不等的杂填土和淤泥质土,土质差,承载能力低,致使基础产生较大的沉降与不均匀沉降,以及墙体多处开裂。第三层土-—-黄色及黄褐色粘土是属低压缩性土,可作为锚杆静压桩桩基的持力层。
锚杆静压桩托换加固设计
由于是第一个工程,为谨慎起见,设计前做了五根桩的载荷试验,试验曲线见图19-14。
P-s曲线拐点比较明显,都以支承桩为主的破坏形式出现,桩的极限荷载P,分别是∶Suos(桩人土深度3.64m)为260kN;S108(桩入土深度3.97m)为250kN;S7(桩人土深度8.15m)为360kN;Sr(桩人土深度7.35m)为310kN∶S1(桩人土深度 6.08m)为330kN。故设计平均单桩承载力P,取用140kN,为此该工程共设计桩数为121根,桩长一般为 6m左有,最深的达10.52m,桩截面为 200mm×200mm,桩段长1.5~2m。采用硫磺胶泥接桩,压桩力控制在1.5倍P,以上,桩位布置在独立柱、砖墙壁柱周围。桩位和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见图 19-15。
19.2.4 锚杆静压桩托换加固施工清除基础面覆土,排除积水→在基础中按桩位凿出压桩孔→凿出相应的锚杆孔→粘结埋设锚杆→安装反力架→逐段压桩、接桩→压桩力达到设计要求后,抽水清孔,然后用微膨胀早强混凝土封桩。
为使利用锚杆静压桩对地基土施加预加压力,则当压桩力达到 1.5P,以后,在不拆反
力架的条件下,立即将桩与基础用快硬材料紧固在一起,不使桩有回弹的余地,促使桩周和桩尖下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建立起预加压力泡,预加压力可起到两方面的作用,其一预加压力能与上部荷载相平衡。以减少沉降;其二建立预应力后可使基础有微量回弹,从而减少了部分地基压力,将上部荷载通过桩传递到下部持力层上。
当柱基和砖墙壁持经锚杆静压桩加质后。立.即讲行大厅工内地面坡度和门厅处L达 3m 的快速回填土。
检测
经加固后,立即进行快速回填土(快速加荷),填土完成后进行了几次沉降观测,观测资料见表19-3。
技术经济效果
桩压人后不仅知道压桩力,而且迅速阻止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从而达到了托换加固的目的。技术效果非常明显而且迅速显示,经济效果也得到了相应的反映,第一个托换加固工程的使用,成功地铺平了锚杆静压桩进一步推广使用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