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合南岩土』官方网站!

岩土研究院

我国西部地区沙漠光伏建设的岩土工程问题、对策与关键技术

19 2025-05-26 12:24:26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拥有广袤的沙漠地带。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能源来源,在西部地区的沙漠中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沙漠光伏项目不仅能够有效利用沙漠地区充足的光照资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然而,在沙漠光伏建设及运维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严重影响光伏项目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发电效率。因此,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及突破相关的关键技术,对于推动我国西部地区沙漠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1. 沙丘移动与地基稳定性

沙漠地表流动性强,沙丘迁移易导致光伏桩基倾斜或位移。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动沙丘年移动速度可达20米,威胁光伏阵列布局稳定性。

2. 桩基承载力与抗腐蚀性

沙漠松散沙层导致桩基锚固力不足,螺旋桩与沙土接触面易受风蚀破坏。同时,昼夜温差(最高达80℃)加速金属桩基材料疲劳。

3. 沙尘堆积与设备侵蚀

风沙堆积覆盖光伏板(日均积沙厚度可达1-3cm),导致发电效率下降20%-30%,且沙粒冲击造成组件表面磨损。

4. 土壤保水与生态修复

沙地持水率低(通常<5%),板下种植需克服土壤贫瘠、盐碱化等问题。乌兰布和沙漠项目显示,未改良沙地植被存活率不足30%。

二、工程对策

1. 动态固沙技术

采用草方格(固沙效率提升50%)与光伏阵列协同布局,结合梭梭、柠条等耐旱植物形成三级防护体系。例如库布齐沙漠项目实现固沙面积超20万亩。

2. 桩基优化设计

开发螺旋桩基(接触面积增加40%)与灌注桩结合技术,桩深需穿透活动沙层至稳定层(通常≥3m)。达拉特旗项目验证金属螺旋桩抗风蚀性能提升60%。

3. 智能清洁系统

部署无人机巡检(覆盖率提升至95%)与自动清洗装置,配合微咸水滴灌系统(节水率30%)实现板下植被养护。沙雅县项目通过光伏发电取水降低运维成本40%。

4. 土壤改良技术

采用生物炭改良(有机质含量提升2倍)与滴灌控盐技术(土壤含盐量降低至0.3%以下),结合苜蓿、四翅滨藜等作物种植。

三、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1. 桩基-沙土相互作用机理

需研究不同桩型(螺旋/灌注/复合桩)在动力风载下的荷载传递机制,建立沙漠桩基设计规范。

2. 风沙运动数值模拟

开发多尺度风沙动力学模型,预测10-50年时间尺度内沙丘迁移对光伏阵列的影响。

3. 生态-结构协同优化

研究光伏板间距(建议≥3m)、倾角(25°-35°)与植被生长的光-水-热耦合关系,建立板下种植标准化模式。

4. 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

研发基于InSAR的桩基变形监测技术(精度达毫米级)和沙尘暴预警系统(提前6小时预警)。

5. 新型抗侵蚀材料

开发耐80℃温差的光伏背板材料和抗风蚀涂层(寿命延长至25年),如纳米SiO₂改性聚合物材料。


以上粗略总结综合了我国西部沙漠光伏项目面临的岩土问题及对策、核心技术,当前仍需加强长期跟踪、积累经验,建立沙漠光伏工程全生命周期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