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填土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堆填的土。根据其组成和成因,可分为素填土、杂填土和冲填土。
素填土是由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等组成的填土,一般不含杂物或杂物很少。杂填土是由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组成的填土。冲填土是由水力冲填泥沙形成的填土。
素填土分布很广,在山区或丘陵地带的工矿区,常因场地平整而在填方区出现一定厚度的素填土,城市低洼地建筑时,也常形成素填土。
杂填土分布较广,在城市和工矿区经常能遇到。,
冲填土分布在沿海和沿汪地区,在长江、上海黄浦江和广州珠江两岸以及天津沿海等地均有分布。
一、人工填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和变形特征
(一)不均匀性
人工填土由于其组成成分复杂,回填方法的随意性,其厚度差别又较大,所以人工填土一般都不均匀,其中尤以杂填土因组成物质复杂,不均匀性最为严重。
(二)湿陷性
人工填土由于天然结构被破坏,土质疏松,孔隙率较高,特别是气候较干燥和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土在搬运和回填过程中因蒸发量大,土中含水量大为降低,在自重作用下得不到压实,一旦浸水,即具有强湿陷性,这在厚度较大的含粘性土的素填土中尤为突出。
(三)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
人工填土由于土质疏松,密度差、抗剪强度小、承载力低。其压缩性与相同干密度的天然土相比要高得多,尤其是随着土中含水量的增加,压缩性会急剧增大。这在含粘性土的素填土中更为明显。冲填土由于含水量高,透水性差,常呈软塑和流塑状态,承载力很低,压缩性很高。
(四)自重压密性
人工填土属于欠压密土,在自重和雨水下渗的长期作用下有自行压密的特点,但自重压密所需时间常与其颗粒组成和物质成分有关,颗粒越细,自重压密所需时间越长。一般常需几年至十几年。
综上所述,由于人工填土具有不均匀性、湿陷性、强度低、压缩性高和自身压密性等特点,因而建造在这类地基上的既有建筑常因过大的不均匀沉降而开裂损坏。
人工填土地基的变形特征与湿陷性黄土地基和软土地基的变形特征相似。
二、人工填土地基上既有建筑损坏的补救措施
人工填土地基上损坏的建筑可根据填土类别分别选用下列补救措施;
(一)对于素填土地基由于浸水引起过大的不均句匀沉降而造成建筑物损坏者,可选用锚杆静压桩、树根桩、坑式静压桩、石灰桩或注浆加固等。加固深度应穿透素填土层;
(二)对于杂填土地基上损坏的建筑,可根据损坏程度选用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刚度、锚杆静压桩、树根桩、旋喷桩、石灰桩或注浆加固等;
(三)对于冲填土地基上损坏的建筑,可选用本章3.1.1有关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