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南京市宝塔桥东街 16号的6号楼为铁道部南京大桥局三处职工住宅楼,楼长 15.4m、宽13.3m、高17.5m,为六层砖混结构。自1976 年建成后倾斜逐年增加.于1984年向杂倾顺斜率达 15.6%。,居民被迫全部搬出大楼,等待加固。
6号楼场地东半边为水塘,西半边为岸上,水塘由人工素填土填筑,在开挖基槽时,发现地基土质太差,设计单位临时决定采用抛石处理,大片石厚度1.2~3m.,宽度比基础宽1.1m。
二、沉降倾斜的原因分析
(一)基土土质差而不均
素填土质量较差,水塘淤泥清理不彻底,抛大片石回填不均匀,且基坑未设置反滤层,软粘土被挤人片石缝隙内,引起基础大量下沉及相应的沉降差异。
(二)上部受力不均
由于建筑物体形复杂,各点受力不均,使上部结构的重心与基础形心不一致,使之偏心较大.再加下卧层是属于高压缩性软粘土,这就加剧了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三、地基基础加固的设计与施工
(一)拓宽基础
由于基础较窄,不能满足压桩施工的最小宽度要求,所以在压桩前需对基础进行拓宽处理。即将原基础边缘凿毛,并露出钢筋,将拓宽的钢筋与原基础钢筋焊接在一起,再浇捣混凝土,待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可进行压桩。
(二)用锚杆静压桩加固地基
先在沉降多的东侧用锚杆静压桩对地基进行加固,以制止东侧基础在纠倾过程中继续下沉.并使建筑物的部分荷载由桩承担,以减少地基土的压力。
由于基础上的压桩孔及穿透基础下大片石均需用钻孔成孔,钻孔直径为250rm,为此,桩截面取用180mm ×180mm 小方桩,且方桩在制作时去掉四个角。
东侧的桩与基础的连接采用铰接形式,使桩只承受垂直荷载.而不承受查矩.这样东侧的桩就不会被纠倾产生的弯矩破坏。东侧桩的桩位布置图见图 4.333 所示。
(三)建筑物纠倾
当东侧桩与基础形成铰接后,便开始在沉降少的西侧采用钻孔冲水掏土对建筑物进行纠倾矫正。掏士孔的布置按先疏后密的原则进行,并根据沉降观测数据不断指导掏土施工。
本工程掏土施工是利用旋喷桩的施工原理,在泥浆泵的出口处安装上喷头,在钻孔内切割土体,再将切割下来的泥浆用泵抽出。
纠倾用的钻孔,在纠倾完成后全部用黄砂填满,不留后患;纠倾掏土位置见图4.3-34。(四)设置保护桩
为了防止纠倾过头和回倾速率过大,以及确保今后建筑物的稳定,本工程采取了设置保护桩措施,即在纠倾掏土的西侧增加了21根保护桩,桩的截面、桩长与东侧的加固桩一样,
保护桩的桩位布置见图4.3-33。实践表明、设置保护桩的效果是显著的。
四、纠倾加固效果
截止到1986年9月10日纠倾工作全部结束,纠倾后的倾斜率为1‰,完全满足了规范及建筑物正常使用的要求,纠倾加固是成功的,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