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昆明市某科研大楼于1984 年落成.1986 年楼房即出现倾斜和裂缝,至 1937年裂缝继续扩展和增加,经鉴定认为是危房,急需进行加固处理,经多方案论证,决定采用树根桩托换加固,施工任务委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浙江有色地质综合勘察公司施工。
二、工程地质条件地层分布情况∶
⑧人∶工素填土,厚1.4~1.9m,结构疏松夹碎砖瓦;
②粉质粘土,可塑~硬塑状,局部为软塑,顶板埋深1.4~2.2m,厚度0.2~0.8m,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100~130kPa;
③ 粘土,软-流塑性,属高压缩性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60~70kPa;
淤泥,顶板埋深2.0一2.2m.层厚 2、3~4.1m。含有机质,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低干40kPa;
⑤粘土,顶板埋深4.5~6.1m,层厚0.5~2.1m,可塑~软塑状,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100kPa;
⑥ 粘土,硬塑状,结构较密实,夹有少量强风化玄武岩碎屑,顶板埋深4.5~6.1m,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150kPa。
三、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
该楼为毛石基础上加地圈梁,地基土为软、硬不均匀的洪积和湖积的粘土、粉质粘主及淤泥层.淤况层顶板埋深在2,0~2.2m.层厚2.3~4.1m.淤派层及其上部粘土、粉质粘土含水量高.呈软朔~流期状.淤泥层富含有机质并有土洞发育,其容许承载力小于 40kPa。在该建筑物东北部有一隐伏的脑塘,暗塘之上囊填土松散,孔隙大,压缩性高,其暗塘为流塑状
的淤泥层,固建筑物东北角基础置于未经处理的淤泥层上的素填土中,致使产生不均句沉降,引起建筑物的倾斜和产生许多裂缝,经施工发现在科研楼东北角地段,毛石基础随回填土体下沉与地圈梁脱裂,其最大裂缝宽度达38cm∶四、托换工程设计及施工
在基础轴线上和轴线间设置树根桩56根(图4.4-39),桩长一般为7~8m,进人到粘土层中 3m,桩径 130mm,上部1m与基础连接地段的桩径为180mm,钻孔分直孔和 80°~85°斜孔两类,下置钢筋笼用 200号水泥砂浆灌注成桩。设计时考虑了地基土围护加固措施;在大楼东北角外侧,北端长10m,北东端长8.8m布设二排桩,桩径为130mrm 和 200mm,桩长5.5~12.6m,进入粘土层的深度大于1mn,用以围护地基土,防止在地下水的作用下使地基土流失和向外挤出。
对地圈梁与毛石基础裂缝处理;在施工树根桩时发现科研楼北端地圈梁与毛石基础未同步下沉造成开裂,裂缝最大宽度达 38cm,地圈梁已悬空十分危险,施工时采用打入钢楔临时加固措施,树根桩灌注采用压力注浆,灌注的水泥砂浆超高于地圈梁底部 20cm.,使地圈梁、毛石与树根桩胶结成一体,如图4.4-40和图4.4-41所示。
五、沉降观测
托换加固竣工后,建筑物的沉降在一个月内已达稳定状态,加固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