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移位的施工依据
一、工程移位设计图
二、《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汇编》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5 一)《土方及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01—83 (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02—83 (三)《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03一83 (四)《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92 (五)《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205—-83 (六)《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 81—91 8、1.3.2 外加动力设备配套校验
采用油压千斤顶作为施工动力时,为保证顶推力的准确性,应进行千斤顶与压力表配套校验,并加标注,在实际使用时,按此配套使用。
一、外加动力设备的选择
一般油压于斤顶常用规格有 50t,100t,200t,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不同工程平移所需单点平移动力的最大值来选择外加动力设备及其配套设备。
二、压力表的选择
一般工作用压力表按0.5、1、1.5、2.5、4五种精度等级进行制造,预应力张拉用压力表
一般不低于1.5级,工程中选用的压力表的分度范围及其精度要满足工程的基本要求。
三、千斤顶与压力表的配套校验
千斤顶的实际作用力是通过压力表的实际读数测定的.压力表的读数也就是千斤顶油缸内的单位油压,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在千斤顶工作时,不应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来确定压力表的读数,从而确定千斤顶的实际作用力,而应通过对千斤顶、油泵、压力表和油管系统配套标定。找出于斤顶主动工作状态作用与压力表读数之间的相应关系,列成表或制成图,供施工时查找对应使用。
千斤顶标定在精度为±1%压力实验机上进行,检验精度不低于±2%。
8.1.3.3 施工工艺流程
移位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8-6、8-7、8-8。
8.1.3.4 上下轨道梁间允许误差及处理措施
在理论上上轨道梁底(托换梁)和下轨道梁(平移轨道或原基础梁)梁面之间应是水平的,包括轨道板厚度在内,其间距等于滚轴直径。但在实际施工中,托换梁施工是分段进行的,一般分段长度在1500mm左右,因此,建筑物托换时一般需分成几十段施工,就存在一定的累计误差。特别在相邻及相隔墙体施工时,由于墙体阻挡,水准测量精度无法保证。实际施工误差约在5~20mm。由于其误差一般在托换完成后才能发现,因此其误差无法采用水泥砂浆等材料修补找平。对于原基础而言,其水平误差与托换梁是一致的。对于平移轨道梁面,其施工误差较小,由于没有较大的障碍,其水准控制可得到保证.其相对误差主要存在于相邻轨道梁之间,在施工时一般梁面标高允许误差在 20mm 以内,整体平移前采用高标号水泥砂浆找平,梁面标高允许误差在0-5mn 之间,整体平移时一般再采用细砂找补。由于砂粒间有一定间隙且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在应力集中时会适当调整。对于托换梁水平误差,其处理措施是加强永平测量,反复复核,多点校准。
对于远距离平移,因其水准要求较高,宜采用在上轨道板与托换梁底间设置橡胶垫层或袋装砂垫层,但橡胶易燃,施工时应注意防火措施。
8.1.3.5 移位偏位的允许值一、移位偏位的产生原因
正常移位过程,其滚轴必须与轨道板的轴线垂直,故在添加滚轴时,其位置必须放正(见图8-9)。
由于上下轨道板之间局部存在不平行,引起单根滚轴受力不均,在滚动过程中产生滚轴与轨道板轴线不垂直,其结果导致建筑物的偏位。
二、移位偏位值的控制
建筑物整体平移偏位允许值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建筑物本身荷重;
(二)建筑物平面尺寸;
(三)建筑物高度;
(四)托换梁、上轨道板宽度;
(五)轨道梁、下轨道板宽度。
由于矫正偏位所需外加动力比正常平移时要增加1.2~1.5倍,同时对上下轨道板会产生局部受拉或受前作用引起轨道变形,对反力支座产生偏心受压。因此偏位过大时所需外加动力会超出原设计值,使移位无法正常进行。一般最大允许偏差值为1/B(其中 B. 为上下轨道板中宽度较/值)。对于建筑物层数之6 层或高耸构筑物荷重相对集中,高宽比较大时.其最大允许偏位值应控制在 1/4B,且不大于 50mm。
8.1.3.6 移位偏位的矫正
移位过程出现偏位时.应根据偏位方向利用滚轴进行调整,一般在移位时采用锤击敲打滚轴的方法使滚轴斜放,其原理见图8-10,8-11。
当偏位开始矫正后,即可进行滚轴调整,以防止矫正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