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玛沁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也是青海青南地区唯一规划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主要承担青海电网的储能、调峰、填谷及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对提升区域电网稳定性和新能源消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位置: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境内,距西宁市直线距离约300km,上水库布置在尕柯河左岸拉琼沟,采用挖填的方式形成上水库,水库正常蓄水位3780m,死水位3747m,有效库容1019.5万m3。下水库利用在建的玛尔挡水电站水库。枢纽工程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发电系统及地面开关站等组成。
装机规模: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6×30万千瓦立轴单级混流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设计年发电量28.14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37.52亿千瓦时,综合效率75%。
建设单位:由国家能源集团青海电力有限公司开发,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勘察设计。
功能定位:承担青海电网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及事故备用任务,支撑玛尔挡“水风光蓄储”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一体化基地建设。
电站基于“电能-势能”双向转换机制:
储能阶段:利用电网低谷时段的富余电力,将下水库(玛尔挡水库)水抽至海拔3780米的上水库,形成457米水头差。
发电阶段:用电高峰时放水发电,单日连续满发6小时,年等效利用小时数2010小时,显著提升新能源消纳效率。
上水库:总库容1018.5万立方米,采用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正常蓄水位3780米,死水位3747米,库盆采用“三面开挖、一面填筑”形成,防渗设计为沥青混凝土面板结合库底土工膜。
下水库:依托玛尔挡水电站库区(正常蓄水位3275米,调节库容7.06亿立方米),节省投资并减少生态扰动。
输水系统:采用“两洞四机”布置,总长约2168米,含压力管道、竖井、斜井等,配套地下厂房及出线场。
地下厂房:主厂房开挖尺寸为176.5m×25.5m×56.5m(长×宽×高),安装6台单级混流式水泵水轮机组,主变洞尺寸为153.5m×19.5m×21.8m。
地质条件:高海拔区域围岩稳定性差,采用超前管棚加固、钢拱架联合喷锚支护,结合微震监测保障施工安全(参考类似高原项目经验)。
生态保护:施工废水沉淀回用,隧洞排水处理后用于降尘,剥离表土用于植被恢复,设置动物饮水池及牧道。
1. 高原多能协同:与玛尔挡水电站、周边风光项目联动,形成“水-风-光-储”一体化能源基地,提升外送通道利用率。
2. 高海拔适应性:上水库海拔3780米,攻克-30℃低温混凝土施工技术,优化混凝土添加剂配比及保温运输措施。
3. 生态友好设计:国内首次在抽蓄电站中采用超声波驱鱼技术,减少对黄河鱼类的影响;实施增殖放流计划恢复生态平衡。
4. 智能运维创新:应用融合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分析的iDCS系统,实现设备故障自动诊断及复杂工况自适应调控。
1. 高海拔施工挑战:
低温缺氧:采用轮班制并配备高压氧舱,优化混凝土添加剂配比及全程保温运输。
2. 地质风险防控:
围岩破碎:通过三维地质建模预判风险,采用超前管棚支护和微震监测技术。
地震风险:选址避开活断层,库区全封闭防渗设计提升抗震性能。
3. 水源协调管理:通过灌溉渠道取水,配套沉淀池解决泥沙问题,确保水质符合生态要求。
青海玛沁抽水蓄能电站是高原地区能源转型的标杆工程,其高海拔适应性技术、多能互补协同机制及生态友好设计为同类项目提供重要参考。投产后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约300万吨,建设期可拉动GDP超5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数千个。
参考文章:
140万千瓦!青海玛沁抽水蓄能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查-北极星水力发电网
青海玛沁抽水蓄能电站预可研至施工图阶段勘察设计服务项目招标公告
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同德、玛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获批-新闻-能源资讯-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