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北疆乌鲁木齐100万千瓦风光基地项目是国家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也是新疆首个集“风能、光伏、储能”于一体的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项目位于乌鲁木齐市达坂城风区和乌鲁木齐县,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风电80万千瓦、光伏20万千瓦),总投资约65亿元。项目于2022年3月开工,2023年6月全容量并网,年发电量超25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8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0万吨,有效提升新疆电网清洁能源比例。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李瑞摄
项目采用“风光储一体化”技术路线:
1. 风能发电:安装128台陆上最大单机容量6.7MW中速永磁风力发电机组,叶轮直径191米,通过风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2. 光伏发电:采用P型单晶硅双面组件,直流侧装机269.568MWp,结合固定可调支架技术提升发电效率。
3. 储能调峰:配套25万千瓦时电化学储能(20MW/40MWh和5MW/10MWh),实现谷时充电、峰时放电,平衡电网波动。
4. 多能互补:通过智能调控系统整合风电、光伏、储能及火电资源,确保稳定供电。
1. 桩基础设计:
风电基础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单台风机基础混凝土方量751.85立方米),直径21.8米,深度4.8米,确保在戈壁松软地质下的稳定性。
光伏支架采用固定可调式桩基,适应荒漠地形,并通过抬高架设实现“牧光互补”生态模式。
2. 结构布局:
分散式地块管理:10个地块分布在1800平方公里区域,配套5座110kV升压站、2座220kV汇集站和1座35kV开关站。
输电线路跨越铁路、公路等23处,接入系统复杂度高。
1. 规模与集成性: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沙戈荒”风光储一体化基地,集成多项尖端技术。
2. 生态修复:引入光伏治沙技术,通过草方格固沙、喷洒菌类形成碱壳等,实现荒漠生态恢复。
3. 高效节能:采用激光雷达测风系统,可提前200米感知风速并调整风机参数,提升风能利用率。
4. 经济效益:绿电替代传统能源,支撑新疆“三基地一通道”建设,推动工业低碳转型。
1. 环境挑战:达坂城风区年均大风日超150天,冬季极端低温达-30℃,设备需耐风蚀、抗低温。
2. 技术协调:多能互补需平衡风电/光伏波动性与电网稳定需求,依赖先进储能和智能调控系统。
3. 施工复杂度:分散地块管理、大规模吊装(单日最高吊装8台风机)及复杂地形运输难题。
1. 技术突破:
全球首次应用XCC2600吨伸缩臂起重机,完成6.7MW风机吊装。
采用国内最大陆上单机容量中速永磁机组,提升发电效率。
2. 生态融合:通过“光伏+治沙”模式,探索牧光互补、沙漠土壤化修复等生态技术。
3. 工程管理创新:
实施“十二个一”责任机制,确保施工质量与进度。
应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5项电力“五新”技术,缩短工期15%。
4. 智能运维:搭建激光雷达测风系统及BIM技术,实现风机基础浇筑和运维全流程数字化。
华电北疆乌鲁木齐100万千瓦风光基地项目是新疆新能源发展的里程碑,通过多能互补与生态治理结合,成为我国沙戈荒地区清洁能源开发的标杆工程,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实践参考。
参考网站:
华电乌鲁木齐100万千瓦风光电基地项目首批机组并网发电_青河县人民政府
新疆首个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华电北疆乌鲁木齐100万千瓦风光基地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天山网 - 新疆新闻门户
100万千瓦!新疆首个“风光火储”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项目开工!-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建”证新疆首个多功能清洁能源基地 ——中建二局承建的华电北疆乌鲁木齐100万千瓦风光项目二标段正式并网发电 - 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