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县与八师石河子市5GW光伏防沙治沙项目是新疆首个兵地融合新能源示范工程,该项目由中新建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公司国华(哈密)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89亿元,规划装机容量5GW,占地面积12万亩。项目分两期建设,首期3GW于2024年4月启动,计划2025年5月30日并网发电,二期工程预计2025年底前完成。项目充分利用玛纳斯县荒漠化土地和太阳能资源,实现“光伏发电+生态治理”协同发展,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约75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26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0万吨。
1. 光伏发电:采用高效单晶硅双面组件,结合固定可调支架技术提升发电效率,光伏板兼具防风固沙功能,促进荒漠植被恢复。
2. 储能调峰:配套电化学储能系统,平抑光伏发电波动性,确保电网稳定。
3. 生态治理:利用光伏板阵列形成物理屏障,降低风速、固定沙土,为植被恢复创造微环境,实现“板上发电、板下固沙、板间种植”的立体化治理模式。
4. 就近消纳:依托石河子市工业负荷优势,实现绿电就地消纳,减少输电损耗。
1. 桩基础设计:
光伏支架采用固定可调式桩基,桩体深入沙层以增强抗风稳定性,桩间距根据地形动态调整,适应荒漠松软地质。
部分区域采用螺旋桩基础,减少对土壤扰动,同时抬高光伏板至2米以上,形成“牧光互补”空间。
施工高峰期投入20余台机械,日完成光伏组件安装2600余块。
2. 结构布局:
分散式地块管理:11个标段分布于12万亩荒漠,配套升压站、汇集站及输电线路,跨越复杂地形接入电网。
防风固沙结构:光伏阵列外围设置草方格沙障,内部铺设砾石层抑制扬沙,形成多层次生态防护体系。
1. 兵地融合模式:打破行政壁垒,整合石河子市工业资源与玛纳斯县土地、光能资源,形成跨区域协同开发范例。
2. 生态效益显著:12万亩荒漠化土地实现“借光生绿”,植被覆盖率预计提升30%以上。
3. 经济效益多元:年新增产值14亿元、税收1.6亿元,带动当地运输、建筑、农业等关联产业。
4. 技术集成度高:融合智能运维系统,实现发电预测、设备健康度监测等数字化管理。
1. 极端环境挑战:玛纳斯荒漠区年均大风日超150天,冬季低温达-30℃,设备需耐受强风蚀与冻融循环。
2. 施工组织复杂:单日最高投入2400人、800台机械,协调11个标段同步施工,物料运输距离超50公里。
3. 生态保护平衡:在植被脆弱区开展大规模施工,需规避生态敏感带,采用低环境影响工法。
1. 开发模式创新:
首创“光伏+兵地融合+防沙治沙”三位一体模式,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探索“合作社+公司+农户”运营,将30%发电收益用于当地生态补偿。
2. 技术应用突破:
引入组串式逆变器与1500V系统,降低线损并提升系统效率。
应用无人机巡检与AI图像识别技术,实现10万亩光伏区精准运维。
3. 管理机制创新:
建立“指挥部+专班”跨区域协调机制,破解兵地规划、审批等政策壁垒。
推行“装配式施工”,预制桩基、支架等构件,缩短工期30%。
石玛兵地融合5GW光伏防沙治沙项目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突破,构建了荒漠地区“发电-治沙-富民”可持续发展范式,为新疆乃至西北地区沙戈荒新能源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参考网站:
抢抓施工黄金期 新疆首个兵地融合光伏项目建设“热浪滚滚”_玛纳斯县人民政府
总投资189亿!新疆启动首个兵地融合5GW光伏治沙项目--见道网
新疆首个兵地融合5GW光伏防沙治沙项目最新进展_玛纳斯县人民政府
新疆5GW光伏治沙项目复工,首期5月30日前建成-太平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