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修订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系统总结了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四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建设经验,并充分反映了实施原规范以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建设经验。
原规范经修订后(以下简称本规范)分为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勘察、设计、地基处理、既有建筑物的地基加固和纠倾、施工、使用与维护等9章、9个附录,比原规范增加条文3章,减少附录2个。
原规范通过全面修订,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和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特点,体现了我国现行的建设政策和技术政策。本规范实施后对全面指导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设,确保工程质量,防止和减少地基湿陷事故,都将产生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规定
4 勘察
4.1 一般规定
4.2 现场勘察
4.3 测定黄土湿陷性的试验
4.4 黄土湿陷性评价
5 设计
5.1 一般规定
5.2 场址选择与总平面设计
5.3 建筑设计
5.4 结构设计
5.5 给水排水、供热与通风设计
5.6 地基计算
5.7 桩基础
6 地基处理
6.1 一般规定
6.2 垫层法
6.3 强夯法
6.4 挤密法
6.5 预浸水法
7 既有建筑物的地基加固和纠倾
7.1 单液硅化法和碱液加固法
7.2 坑式静压桩托换法
7.3 纠倾法
8 施工
8.1 一般规定
8.2 现场防护
8.3 基坑或基槽的施工
8.4 建筑物的施工
8.5 管道和水池的施工
9 使用与维护
9.1 一般规定
9.2 维护和检修
9.3 沉降观测和地下水位观测
附录A 中国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略图
附录B 黄土地层的划分
附录C 判别新近堆积黄土的规定
附录D 钻孔内采取不扰动土样的操作要点
附录E 各类建筑的举例
附录F 水池类构筑物的设计措施
附录G 湿陷性黄土场地地下水位上升时建筑物的设计措施
附录H 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荷浸水试验要点
附录J 垫层、强夯和挤密等地基的静载荷试验要点
本规范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