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该六层住宅是砌体承重结构,建筑面积890m²,平面尺寸为17.0m×8.5m(图6-25).高18.0m。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下杂填土经换土垫层处理,垫层厚1.0m,换土材料是砂和碎砖掺合料(砂∶碎砖=4∶∶6)。该住宅于1980年建造,至1983年发现向西倾斜,偏移值为26cm,至1987年,最大偏移值增大到37cm (倾斜率为 20.6%),肉眼已能明显觉察到倾斜,室内排水倒流,门窗难以启闭。
二、倾斜原因分析
该住宅自 1983年西面建造六层邻房后开始倾斜,明显是相邻荷载的影响。由于未及时处理,致使倾斜不断发展。
三、纠倾设计与施工
(一)方案选择
对住宅的结构情况作了分析∶住宅的长高比仅0.9,横墙较多且间距较小(最大间距仅3.3m),层层设圈梁,并按7度设防作了抗振加固,因此整体刚度较好。倾斜后结构构件未出现裂缝,建筑物完好无损。决定采用掏土法纠倾。
(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1.决定采用开沟掏土法,在基础旁开挖宽约60~70cm,比基础底面深 10cm的工作坑,以一人能蹲下操作为度,从坑中往基础下水平向挖沟掏土(图6-26)。
2.根据住宅的倾斜值估算掏土量,即沉降最少的东纵墙外缘下所需掏土厚度为0.0206×850=17.5cm确定东纵墙基础下开沟全部掏土17.5cm,东西向横墙基础下按相应比例递减掏土,西纵墙基础下不掏土。
3.分区分层掏土。分区是指掏土从东纵墙开始,采用间隔挖沟的办法,在掏挖一段纵
墙地基后,按比例配合掏挖横墙地基。分层是指分次掏土,每次掏土量控制在约 2cm 内,以保证每次纠倾量控制在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允许值内,东纵墙17∶5cm 厚的掏土量,约分&~10次掏完。掏土用带钩的铁条、长柄小铲从外往里掏挖,当发生基底悬空太多时,及时往悬空处回填砂并捣实。
4.在房屋四角设置垂球、在屋顶设置连通管观测倾斜值;为指导施工,在每一掏挖点的基础旁设立刻度标志(图6-27),以便作业人员随时观测。
5.住宅复位后又对地基作了加固处理;在西纵墙基础下靠邻房段用人工夯人一排松木桩,桩长4.2m,桩距 40cm,打桩次序从两边向中间进行;对掏挖后的地基表面从侧边锲人碎石和砂,并捣固密实;又在基础纵向重心轴附近增加四块钢筋混凝土拱板(长约 7m,宽约 2m,如图6-26 所示),减少了基底附加应力,增大了房屋的稳定性。
四、纠倾效果
住宅的倾斜得到纠正,建筑物复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