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类型的选用一般考虑地质情况、工程造价及施工难度并由设计而定,而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桩基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无论选用哪种桩基都会普遍存在一些施工质量问题,如:桩位偏移、单桩承载力不足、颈缩、吊脚桩、塌孔等。现就上述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1、偏移问题
造成桩位偏移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桩位放线不准及打桩顺序不正确是造成桩位偏移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法:
①放线要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根据建筑物的轴线控制桩定出桩基轴线位置及每个桩的桩位,将桩的准确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对于预制桩要在打桩现场或附近设水准点,其位置应不受打桩影响。
②根据桩的密集程度、基础的设计标高及桩的规格确定打桩顺序。打桩顺序一般分为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自中间向四周进行、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确定打桩顺序即要考虑打桩架移动方便,又要考虑打桩过程中地基土的挤压情况。自中间向两个方向进行及自中间向四周进行这两种打桩顺序适用于桩较密集时的打桩施工。打桩时地基土由中央向两侧或四周挤压,可防止桩位偏移,确保打桩工程质量。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的逐排打法,桩架单向移动,打桩效率高,但这种打法使地基土向一个方向挤压,地基土挤压不均匀,导致后打的桩打入深度逐渐减少,最终将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及桩位偏移。
2、单桩承载力不足
对于预制桩,单桩承载力不足造成的原因有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桩断裂、桩弯曲度过大等。
解决方法:
① 打桩前应处理地上和地下障碍物,桩机进场及移动范围内的场地应平整坚实,使地面有一定的承载力,并保证桩的垂直度。施工现场周围应保持排水畅通,桩机就位时桩架应垂直平稳,导杆中心线与打桩方向一致。
② 打入后,桩的偏差要在允许范围以内,同时要满足贯入度和设计标高的要求。
③ 保证打桩的施工质量,使桩按设计要求进入持力层。
④ 打桩要重锤低击,在打桩过程中贯入度突然由小变大,则可能遇到软土层、土洞、或桩尖破坏或桩身断裂,此时应及时停止作业,上报有关单位处理。
3、颈缩
颈缩指在桩身某处桩径缩小,主要发生在套管成孔灌注桩和导管水下灌注混凝土桩。其原因是施工操作不好,抽管过快,以及土质原因造成的。
解决方法:
① 对于套管成孔灌注桩,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抽管速度,并使桩管内保持不少于一定质量的混凝土,以保证足够的压力,使混凝土出管后扩散正常。
② 对于水下灌注混凝土,一般可以采用导管法。
4、吊脚桩
吊脚桩是指桩底部混凝土隔空或进入泥沙而形成松软层。其形成的原因一是预制桩尖质量差,沉管时容易被破坏,泥沙水挤入桩管或桩尖破坏被挤入桩管内,拔管至一定的高度混凝土才落下而形成吊脚桩;二是由于混凝土坍落度小且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灌过程中间隔时间过长,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先后浇灌的混凝土结合不好而形成吊脚桩。
解决方法:
① 加强施工监测,严格检查桩尖的强度,沉管时用吊铊检查桩尖是否有缩入桩管内等现象,发现后应及时采取解决措施。
② 保证混凝土浇灌时的坍落度及配合比,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混凝土浇灌时,从混凝土拌制到浇灌间隔时间控制在初凝时间之内,最好要连续浇灌。
5、塌孔
在泥浆护壁成孔施工过程中,时常还可能会出现塌孔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桩孔内水压不够或孔内的泥浆比重不合格造成的。
解决方法:
① 在桩位处埋设护筒,同时控制埋设深度,以固定桩孔的位置,保护孔口,防止塌孔,增高桩孔内水压。
② 在钻孔过程中,向桩孔内注入泥浆或注入清水形成泥浆,将孔壁土层中的空隙渗填密实,避免孔壁渗水,保持护筒内水压稳定,并加大护筒内水压,防止塌孔。
③ 钻孔达到要求深度,进行清孔时,当孔壁土质较好、不易塌孔时,可用空气吸泥机清孔,同时注入清水;当孔壁土质较差时,可用泥浆循环清孔,施工及清孔过程中应经常测定泥浆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