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升法适用于重量相对较轻的建筑物纠偏工程。
抬升法可分为上部结构托梁抬升法、锚杆静压桩抬升法和坑式静压桩抬升法。
建筑物抬升法纠偏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原基础及其上部结构不满足抬升要求时,应先进行加固设计;
2 砖混结构建筑物抬升不宜超过6层,框架结构建筑物抬升不宜超过8层;
3 抬升托换结构体系的承载力、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的规定,并应在平面内连续闭合;
4 应确定千斤顶的数量、位置和抬升荷载、抬升量等参数; 5 锚杆静压桩抬升法和坑式静压桩抬升法等带基础抬升后的间隙应采用水泥砂浆或微膨胀混凝土填充,水泥砂浆强度不应低于 M5,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 Cl15。
抬升法设计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抬升力应根据纠偏建筑物上部荷载值确定。
2 抬升点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荷载分布以及千斤顶额定工作荷载确定,对于砌体结构抬升点间距不宜大于 2.0m,抬升点数量可按下式估算∶
5.4.5 上部结构托梁抬升法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砌体结构托梁抬升应在砌体墙下设置托梁或在墙两侧设置夹墙梁形成墙梁体系 【图 5.4.5 (a)】;
2 砌体结构托梁可按倒置弹性地基墙梁进行设计,其计算跨度为相邻三个支承点的两边缘支点的距离;
3 砌体结构托梁和框架结构连系梁应在平面内连续闭合,并与原结构可靠连接;
4,框架结构托梁抬升应在框架结构首层柱设置托换结构体系【图5.4.5 (b)】;
5 框架结构的托换结构体系应验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局
部受压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6 应确定砌体开洞和抬升间隙的填充材料和要求;
7 结构截断处的恢复连接应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
锚杆静压桩抬升法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锚杆静压桩抬升法适用于粉土、粉砂、细砂、黏性土、填土等地基,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且上部结构自重较轻的建筑物纠偏工程;
2 应对建筑物基础的强度和刚度进行验算,当不满足压桩和抬升要求时,应对基础进行加固补强;
3 应确定桩端持力层的位置,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和压桩力,最终压桩力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 2.0 倍;
4 应确定桩节尺寸、桩身材料和强度、桩节构造和桩节间连接方式;
5 应设计锚杆直径和锚固长度、反力架和千斤顶等,锚杆锚固长度应为(10~12)倍锚杆直径,并不应小于300mm;
6 应确定压桩孔位置和尺寸,压桩孔孔口每边应比桩截面边长大 50mm~100mm,桩顶嵌入建筑物基础承台内长度应不小于50mm;
7 封桩应采取持荷封桩的方式,设计封装持荷转换装置,明确封桩要求,锚杆桩与基础钢筋应焊接或加钢板锚固连接,封桩混凝土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比原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且不应低于 C30。
坑式静压桩抬升法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坑式静压桩抬升法适用于黏性土、粉质黏土、湿陷性黄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且地下水位较低,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部结构自重较轻的建筑物纠偏工程;
2 应对建筑物基础的强度和刚度进行验算,当不满足压桩和抬升要求时,应对基础进行加固补强;
3 应确定桩端持力层的位置,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和压桩力,最终压桩力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 2.0倍;
4 应确定桩截面尺寸和桩长、桩节构造和桩节间连接方式、千斤顶规格型号;预制方桩边长不宜大于 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30;钢管桩直径不宜小于159mm,壁厚不应小于8mm;
5 桩位宜布置在纵横墙基础交接处、承重墙基础的中间、独立基础的中心或四角等部位,不宜布置在门窗洞口等薄弱部位;
6 根据桩的位置确定工作坑的平面尺寸、深度和坡度,明确开挖顺序并应计算工作坑边坡稳定;
7 千斤顶拆除应采取桩持荷的方式,设计持荷转换装置,明确荷载转换和千斤顶拆除要求;
8 确定基础抬升间隙的填充材料、工作坑的回填材料及回填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