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结构内力监测
钢筋应力计的现场安装
用钢筋应力计进行基坑围护结构内力监测是防止基坑支护结构发生强度破坏的一种较为可靠的监控措施。将钢筋应力计安装在被测主筋上,有碰焊法和绑焊法两种安装方法。
用碰焊法时,可用连接杆与钢筋先碰接,然后与钢筋应力计连接,连接后再制钢筋笼;用绑焊法时,用两根25~35 cm的钢筋,等距离夹在连接杆与主筋接头处两旁,单面满焊即可,如用单根25~35cm的钢筋,则应双面满焊,且先连接钢筋计后,再制钢筋笼。
安装时,应注意尽可能使钢筋应力计处于不受力的状态,特别不应使钢筋应力计处于受弯状态。
上述安装完成后,将钢筋应力计上的导线逐段捆扎在邻近的钢筋上,引到地面的测试匣中。支护结构浇筑混凝土后,用万用表检查钢筋应力计电路电阻值和绝缘情况,做好引出线和测试匣的保护措施。
钢筋应力计数据采集
基坑开挖之前应有2~3次钢筋应力计的稳定测量值,作为计算应力变化的初始值。
基坑每开挖其深度的1/5~1/4应测读2~3次,或在每层内支撑(或拉锚)施工间隔时间内测读2~3次;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时,每两周测读1~2次,一直测到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或最上层支撑拆除为止。
每次应力实测值与初始值之差,即为应力变化值。每次采集钢筋应力计数据后填入监测日报表中,并填写成果汇总表及绘制支撑内力变化
地下水位监测
水位监测点埋设
地下水位监测宜采用钻孔内设置水位管的方法进行。潜水水位管应在基坑降水之前设置,钻孔孔径不应小于110mm,水位管直径宜为50~70mm,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埋置深度应控制在地下水位之下3~5m。
水位管滤管段以上应用膨润土球封至孔口,水位管管口应加盖保护,防止地表水及杂物进入。
承压水水位管安装前,须摸清承压水层的深度,水位管放入钻孔后,水位管滤头必须在承压水层内。滤管段与钻孔孔壁间应灌砂填实,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间应采取有效的隔水措施,含水层以上部位应用膨润土球或注浆封孔,水位管管口应加盖保护。
水位管埋设后,应采用水位计逐日连续观测水位,取至少3天稳定值作为初始值。地下水位变化量为本次监测值与初始值之差。观测时,应注意水位管阻塞或被测水位因与其他含水层连通导致的观测值失真。
水位量测
降水开始前,所有降水井、观测井统一时间联测静水位,统一编号量测基准水位。
通过水准测量测出孔口标高H,将探头沿水位管缓慢放下,当测头接触水面时,电测水位仪蜂鸣器响,这时读取测尺读数a,本次测量地下水位标高与上次测量地下水位标高之间的差值即为水位的升降变化数值。
从降水开始,观测井孔的观测时间间隔分别采用30min、1h、2h、4h,8h、12h,以后每隔12h观测一次,直到降水工程结束。观测过程中根据水位变化值绘制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水位随施工过程的变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