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灌注桩施工一般规定
(一)施工准备
1.资料准备
灌注桩施工前应具备以下资料;
①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②桩基工程施工图(包括同一单位工程中所有的桩基础)及图纸会审纪要;
③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
④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管道、电缆)、地下构筑物、危房、精密仪器车间等的调查资料;
⑤桩的静载试验和动测试验资料;
⑥有关施工工艺的试验参考资料,包括试成孔资料;
⑦桩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⑧水泥、砂,石、钢材等原材料及其制品的质检、试验报告。
2.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场地地质条件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施工各工序、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及检验措施与手段,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①施工平面图;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设位置∶采用泥浆护壁成刊时,应标明泥浆制备设施及其循环系统,包括泥浆池的体积;
②确定成孔机械、配套设备以及合理的施工工艺的有关材料,泥浆护壁灌注桩必须有泥浆处理与排放措施;
③机械设备、备(配)件、工具(包括质量检查工具)、材料供应计划;
④施工作业计划、劳动力组织计划及现场管理人员组成名单;
⑤施工各工序、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及相应的实施措施与质量检验措施与手段;
⑥安全、文明施工及季节性施工的实施措施与技术措施。
(二)施工一般规定
1.成孔
成孔设备就位要求平整、稳固,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为准确控制成孔深度,应在桩架或桩管上作出控制深度的标尺。 成孔,深度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摩擦型桩;摩擦桩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端承摩擦桩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入土深度控制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控制为辅;
②端承型桩∶当采用钻(冲)、挖掘成孔时,必须保证桩孔进入设计持力层深度;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沉管深度以贯入度为主,设计持力层标高对照为辅。
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偏差应满足表 11-9 的要求。
2.钢筋笼制作与安放
(1)钢筋笼制作
钢筋笼制作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钢筋笼的制作允许偏差须满足表 11-10 的要求;
②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采用焊接并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204;
③主筋净距必须大于混凝土粗骨料粒径的 3 倍以上,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外侧,钢筋笼内径应比导管接头处外径大 100mm 以上;
④钢筋笼主筋保护层的允许偏差,对水下灌注桩为士20mm;非水下灌注桩为士 10mm。为保证主筋保护层的厚度,应在主筋外侧安设钢筋定位器。
(2)钢筋笼安放
钢筋笼安放要求对准孔位、扶稳、缓慢、顺直、避免碰撞孔壁,严禁墩笼、扭笼。钢筋笼到达设计位置后应采用工艺筋(吊筋、抗浮筋)立即固定。
3.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设计要求,对水下灌注混凝土应比设计强度提高一等级配制;
②坍落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a.水下灌注混凝土坍落度应满足 18~22cm;
b.非水下直接灌注混凝土(有配筋时)坍落度为 8~10cm; c-非水下直接灌注素混凝土桩的坍落度宜为 6~8cm。
③粗骨料可选用卵石或砾石,其最大粒径对沉管灌注桩不宜大于 50mm,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 1/3;对素混凝土桩,不得大于桩径的1/4,且不宜大于 70mm。
④对于混凝土灌注时间超过 6 小时的小下灌注桩、混凝土中应掺入缓凝剂。
4.混凝土灌注
(1)混凝土灌注方法混凝土灌注宜采用以下方法∶①导管法用于水下灌注混凝土;
②串筒法用于孔内无水或渗水量很小时的灌注;
③短护简直接投料法用于孔内无水或孔内有水但能疏干时的灌注。
(2)灌注混凝土要求灌注混凝土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必须留有试块,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少于1 组,对直径大于,1m的桩每根桩应有一组试块,每组 3 件。
②混凝土灌注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一般土质为 1.1,软土、松散土为1.2~1.3;⑧每根桩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对水下灌注混凝土应及时量测导管内外混凝土高度,控制埋管深度及拔管长度;
④对水下灌注混凝土、首灌混凝土量应满足最小埋管深度;
⑤在低温或高温期间灌注混凝土,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