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合南岩土』官方网站!

地下连续墙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663 2021-07-20 10:04:46

地下连续墙技术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引入我国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我国率先先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使用地下连续墙做为围护结构。相关技术成熟后,推广到交通、航运、城建、煤炭、市政等部门的。我国曾于1957 年派遣水利代表团参观、考察了意大利的地下连续墙技术;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在青岛月子口水库进行了排桩地下连续墙施工,随后在北京密云水库进行了槽孔地下连续墙的试脸性施工。六十年代成功在密云水库白河主坝工程中应用了槽孔防渗墙。著名的小浪底、三峡的水利枢纽工程也都使用了地下连续墙技术。到目前为止,水利水电系统已建成地下连续墙约 900 万平方米。

1974 年,水电和煤炭系统的两个部门合作建成了鹤岗煤矿的两个深度分别为30 米和 50米,直径均为 5.5米的通风竖井。这是在水利、水电行业之外建造的第一个地下连续墙工程。并推动了煤炭系统对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上海市在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自行开发了用于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挖槽机械,并将其用于建造地下连续墙。航运部门先后在天津港、江阴、上海等地建造了试验性的地下连续墙工程。

1977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性的地下连续墙相关经验交流会。会议上水利水电、交通、航运、城建、煤炭、市政交通、铁路等部门的代表互通信息,交流经验。这次会议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地下连续墙技术的发展。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中期,相关部门和企业已经不再满足自己开发制造挖槽机械,为了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机械设备。国内的地下连续墙从最初的仅用干基坑的临时支护或防渗;发展到作为承重的基础或者集防水、挡土、承重于一体的三合一地下连续墙。在地下连续墙墙体材料方面,不仅广泛使用了强度超过 45MPa 的高强混凝土;还有用自硬泥浆或仅 2~3MPa 的塑性混凝土、固化灰浆等来建造地下连续墙,以适应不同功能的要求。

近年,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城市内用地日趋紧张,高层、地铁等地下建、构筑物的基坑深度越来越深,承受的荷载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既有建成区内的工程建设,经常需要在及其狭窄的场地内施工,施工期间要求在保护地下管线的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尽量少的影响周围建筑物。而传统的技术通常难以满足这些要求。不良地质条件、地下水位以下施工等情况更增加了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难度。地下连续墙技术以其自身安全、环保的特点,能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已逐步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进入 21 世纪,尤其是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国内 4 万亿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量的桥梁、地铁开始施工,地下连续墙技术的发展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小高潮。例如上海 500KVA世博地下变电工程直径 130m的圆形基坑中,就采用了1.2 米厚,67 米深的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2013 年西藏旁多水利枢纽建造了目前我国最深的地下连续墙,实验槽孔深度 201米,施工槽孔深度 158米。

岩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