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在日本则称之为"地下连续壁"、"连续地中壁"或"地中连续壁";而在欧美国家称为"泥浆墙"(SlurryWal1)或"混凝土地下墙"(Continuous Disphragm Wall);在我国通常称之为"地下连续墙"或"地下防渗墙"(DiaphragmWall)。地下连续墙是指使用专业的挖、冲槽设备,沿拟建构筑物或建筑物的的施工轮廓线,开挖或冲钻出具有一定深度和宽度的槽段,并采用泥浆护壁;分段施工,槽内吊放钢筋笼,采用导管浇筑水下混凝土,使之成为连续的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连续墙的主要用于基坑开挖、地下建筑的临时或永久性挡土结构;地下水位以下的止水帷幕;某些工程的墙体还可以承受上部建筑施加的永久荷载;同时兼有承重基础和挡土墙的作用等。
如果需要给地下连续墙下一个严格、准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在干;
(1)随着挖槽机械的发展,与之配套的新的挖槽工法不断出现。
(2)某些新式工法已经不再使用泥浆护壁。
(3)地下连续墙的墙体材料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由单一的混凝土向多元化发展。
(4)功能不再局限于挡土支护或防渗,二墙合一、三墙合一越来越普遍。
地下连续墙的相关技术最早起源于欧洲,它是随着石油钻井、凿井所用膨润土泥浆护壁和浇灌水下混凝土工艺应用于工程而发展起来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德国最早提出了地下连续墙的概念,并且申请了相关专利,发表了泥浆开挖技术的相关报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正式在工程实践中使用膨润土制备泥浆。而最早将泥浆护壁技术运用干建造地下墙的施工实践则是由意大利米兰的C.维达尔(C.Veder)。当时米兰的地基是由石灰岩和砂砾组成。鉴于这种地质条件,使用常规的打板桩或打桩的方法来建造地下结构物将相当困难。C.维达尔(C.Veder)提出了先用机械挖槽,再浇筑混凝土的地下连续墙工法(统称米兰法)。1948 年首次验证了在建造堤坝防渗墙(Cut-off Wal1)中采用膨润土泥浆护壁的可行性。随后,1950 年意大利在两项大型防渗墙建造工程中采用了这一技术。第一项是由 S.M.E 电力公司在凡那费罗(Venafro)附近的储水池和跨沃尔托诺(Volturno)河的引水工程中,率先在高透水性的地质条件下建造的深度达 35米的防渗墙。第二项是在圣玛利亚(Santa Maria)大坝工程中,在砂卵石地基中建造了深达 40 米的防渗墙。两个工程的防渗墙并不仅仅用于阻断地下水,还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承受垂直的水平荷载。地下连续墙按预定工期建成后,通过墙身取样试验数据和观测结果比对,确认其强度、精度、性能均达到设计要求。整个工程比采用钢板桩的方案节省了大量的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