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综合住宅楼为三栋十六层高层住牢楼群。每栋住宅楼建筑面积约10000m²。上部为框剪结构。箱型基础、基底面积为750m²左右。建筑物场地平坦,属河流冲积平原地貌单元,上部为填土,下部为粉土及粉质粘土和夹少量薄层粘土。地质情况及各土层物理指标见表6-7。
CFG桩施工
该工程 CFG 桩施工采用振动沉管桩机,一台型号为ZD60型,另一台为ZD40型。工期从1992年5月8日至 1992年7月1日,共54天。
一、桩尖
桩尖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尖,放线后先预埋好。
二、施打顺序
施打顺序采用隔两排连打法。桩机走三遍完成整栋楼桩的施工。见图 6-19所示。每遍间隔时间不少于5天,第一、二遍直接沉管成桩,第三遍施打前预引孔,防止土体隆起和横向挤桩,引孔深8.0m,直径 φ300。
三、拔管速率
拔管速度由提升卷扬机系统控制,原系统拔管速度快。施工中改装慢速电机,拔管速度控制在不大于1.5m/min,匀速提升,不进行反插。
四、保护桩长
该工程桩顶标高距自然地面较深,且又在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位距自然地表2.1m左右)。根据保护桩长的选择原则和现场试验分析,保护桩长设置为1.5m左右(高出地下水位60cm),上部用粘土封顶,实践证明是很有必要的。
施工工艺试验
正式施工前,在施工现场对连续施打和跳打、场地隆起进行了试验。
一、施工顺序试验
为了观察施打桩时对已打桩的影响,进行了连打和跳打的试验,施打桩如图 6-20所示。10号、11号桩连打,11号、13号桩跳打,13号、14号、15号连打,施打新桩时,观察已打桩桩顶上抬情况。结果发现,对于跳打桩,施打 13号桩时对11号桩影响甚微;对于连打桩,当施打11号桩时,10号桩桩顶混合料液面上浮 9cm,施打 15号桩时,14号桩混合料液面上浮 8cm,可见连打对已打桩影响较大。
二、地面隆起
对本场地情况,在CFG桩施工中,对场地土是否产生隆起变形,深层土变形做了试验观察。
对场地土隆起变形,在每遍施打完毕后,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用水平仪测量场地标高,每次测量抽样随机点每栋楼不少于15个。观测结果见表 6-8。
从上表可见,3栋楼场地竣工后地表隆起均不超过3cm,由此可见,对本场地土,施工产生的地表隆起可不予考虑。
对于深层土的变形,在1号楼场地埋设两组钢筋深标,深标平面见图6-21和图6-22。深标埋深分别为5m、3m、lm,施打第一、二遍后用水平仪观测深标变形,观测结果见表6-9。
从表中可见,二组三个不同深度的深标变形均表现为下降趋势,这说明在振动沉管时,由于振动对周围土的影响,粉土有不同程度的液化,带动深标下降。
6.4.5 承散力检测
竣工后、本工程做了四根单桩静载荷试验,结果表明。单桩承载力标准值不低干500kN,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低于320kPa,满足设计要求。
6.4.6 变形观测
根据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式(6-14)。建筑物中心点的沉降为∶1号楼为 38mm;2号楼为33mm∶3号楼为42mnm。根据三幢楼的实测沉降观测资料。三新滴住宅楼的平均变形为∶1 号
楼为 24mm,2号楼为15mm,3 号楼为30mm。可见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还是较为吻合。此三幢楼已投人使用,状态良好。
6.4.7 经济分析
本工程采用CFG 桩复合地基方案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根据山东省德州地区经济指标进行测算,本工程若采用预制桩方案,每颤楼的地基处理费用约 90 万元;若采用灌注桩或夯扩桩方案,每幢楼地基处理费用约60~70万元;而采用CFG 桩复合地基方案,每幢楼地基处理造价仅 30万元左右(包括方案的咨询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费用)。仅是预制桩方案造价的1/3,是滥注桩(或夯扩桩)方案造价的1/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