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2一11与图12一14表示利用地下连续墙挡土进行明挖龄施工程序及划分单元的情况。其结果于1973 年 由 Cloug及Tsui发表,足以说明利用有限单元法可获得怎样的成果。
这项分析是将土体作为非线性的弹性钵来处理的。也就是在首次加荷时采用双曲线形的应力-应 变 曲 线 的切 线 系数。而后因为在加荷过程中单元内的剪应力减小, 所以用卸荷-再加荷曲线中的直线部分。
有关土的资料如下所示;
如前所述,由于挖槽及以导管浇注混凝土的过程非常复杂。无法模拟,对作用在墙上的静止土压力,假定土体的初始应力没有发生变化,K。=0.5,以这种简单的状态模拟 墙体所受的土压。可是考虑到墙体 与 土 之 间的接触面受到膨润土膜的影响,将墙面的摩擦角定为近旁的砂的摩擦角的-一半,以修正其剪力-变形的关系。
在各施工阶段地下墙的情况预想图如图12-17所示。笼.于土与结构物的动态情况的分析与推算结果归纳如下;
(1)地下墙在开挖到设置第一道支撑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变位最大,如图12—17(a)所示,整个墙在作平行移动。在这个阶段上墙的位移,如图12一18(a)所示,横撑以上的墙上土压减小到接近主动状态的土压。
(2)由于在第一层支撑以下的开挖所引起的位移,如图12一17(b)所示。可以看出这种位移是墙的插入部分向摹k坑方向移动着,也就是以支撑位置为中心作旋转。
《3)顶板与底板施工以后,如同预料一样,地下水位的上升只不过引起地下墙非常轻微的弹性变形。如图12一17(c)所示。
(4)从图12—18(a)及(b)可以认为有效土压是非常近似静止状态的,而且如(c)所示那样,当地下水位回复到原有位置时会减小。在三个施工阶段中,整个土压的变化是与地下墙的位移以及土的移动相一致的。
(5)尤其意味深长的是;作用在隧道底部的垂直压力的变化。底部压力由于建筑物完成而减少,并且其合力此结构重量要小些。其差额是由于在进行底板与顶板的施工时沿着墙背面发生摩擦的关系。地下墙由十发生上述之摩擦面会稍有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