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某办公楼为六层框架结构(图7-1),长 25.4m,宽6m,局部8m,高 20.1m,建筑面积约1800m²,钢筋混凝土片筏基础、基底换土填砂厚1.5m,下卧高压缩性软土厚7.8~13.0m (见图 7-12)。该楼 1980年建成,投入使用后即出现较大的沉降及不均匀沉降,而后为满足使用要求,采用填土将地面提高近 1m,到1989 年初大楼最大沉降超过 500mm,南倾34.5‰,西倾4%o,严重危及大楼安全。
从建筑物所在的地层剖面图可以明显看出,地基压缩层的厚度差异大,是造成严重的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地面填土使不均匀沉降加剧。
纠倾以迫降及顶升纠倾方法来比较,很显然,原建筑物除沉降外,尚将地面提高了1m,因此再实施迫降意味着再次降低标高,无法正常使用,再者从所处的环境条件也无法实施迫降,因此决定采用整体顶升纠倾处理。以适量超纠来调整剩余不均匀沉降。
二、顶升的设计与施工
(一)荷载计算
先计算各井架柱的轴 力和弯矩 本幢建筑共设8 福框架。通过弯矩分配法计算各框架柱轴力为 950~1170kN,弯矩总和为(30~45)kN·m。按前述的设计理论,则支座承载力应为1492.5~1822.5kN。
(二)顶升支承梁系的设置
为不改变原结构的受力状态,采用新增的后浇双向牛腿及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型钢连续梁组合体系。
(三)各柱位顶升量
根据建筑物的倾斜值、推测的剩余不均匀沉降值及纠倾后地基附加应力调整所产生的沉降值,确定纠倾率为 35.3%,最大顶升量为 430mmx。以平面转动来计算各点的顶升量。
(四)顶升及效果
顶升于1989年11月进行,共设 30~1001千斤顶128台,顶升历时2小时,由于顶升后建筑物重心转移,基底附加应力改变,使建筑物的不均沉降得到控制,至 1991 年2. 月复洲建筑物的垂直度仅回倾0.2%,,符合预计的结果。